烽火青春:任远的隐蔽战线传奇
1935年深秋,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寒风渐起。16岁的师范生任远在绥德师范学校的教室里,听闻红军抵达瓦窑堡的消息后,年轻的心再也按捺不住。这个怀揣报国理想的少年,悄悄跟随进步同学来到瓦窑堡王家沟的区委机关,郑重地递上了参军申请。组织经过慎重考察,决定让他以学生身份为掩护,继续在校内开展抗日救亡的秘密工作。
回到校园的任远立即行动起来。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宣传队,在校园里播撒抗日的火种。经过不懈努力,他们成功建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绥师区队部,用演讲、话剧等形式唤醒同学们的爱国热情。两年后,表现突出的任远正式加入地下组织,并于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。
在延安抗大,任远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四年军事理论和革命思想。1942年,这位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被派往冀东这片血与火交织的土地。这里毗邻伪满统治区,是抗击日寇的最前沿。凶残的关东军在这里犯下累累罪行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但英勇的冀东军民硬是在敌伪夹缝中开辟出抗日根据地,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。
展开剩余70%为加强情报工作,晋察冀北方分局的聂荣臻书记和许建国部长亲自致信冀东特委,决定成立情报联络站。信中特别提到:经严格选拔,现调派延安和边区的精干力量充实冀东情报队伍,建议任命任远同志为联络站主任,配备电台一部,直接与分局保持联系。
接到指示后,冀东特委迅速成立燕山部队,由任远担任联络部部长。李运昌特委书记特意将赫赫有名的12团一个连调给任远指挥,这支让伪军闻风丧胆的部队,成为保护电台的坚强后盾。面对重任,任远立下军令状:人在电台在!
经过实地勘察,他们将电台秘密安置在抚宁与临榆交界的蚂蚁沟。这里山势险峻,群众基础牢固,是理想的隐蔽之所。果然,首次发报就成功与根据地建立了联系。在军区指示下,任远开始向东北各地派遣情报人员。
为掩护工作,任远以联络处负责人身份周旋于伪政权人员之间。他敏锐地发现,一位伪乡长具有爱国心,便大胆将电台转移到其家中的夹壁墙内。警卫战士化装成长工,夜间秘密开展工作。就这样,电台在敌人眼皮底下安然运转,为组织输送了大量珍贵情报。
1943年冬的一个傍晚,战士们带来一个自称投诚的伪军官王波。任远没有立即审讯,而是热情款待。酒过三巡,这个醉汉竟吐露实情:他是日军派来的间谍!任远将计就计,通过政策感化,最终将这个特务转化为我方情报员。这个精彩案例,成为隐蔽战线工作的典范。
在血与火的考验中,任远带领燕山部队开辟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。他们用智慧与勇气,在敌后筑起了一道无形长城。这段鲜为人知的传奇,诠释了隐蔽战线工作者对信仰的忠诚与坚守。
发布于:天津市